固态添加剂是调控有机太阳能电池(OSC)活性层形貌的有效策略,这与器件性能密切相关。然而,目前的固态添加剂主要侧重于形貌调控,其本身较弱的电学特性可能限制载流子迁移率等电学性能的提升。
本研究南开大学冯莞莹、Kai Han和阚斌等人创新性地引入一种p型棒状液晶(LC)有机半导体——2-癸基-7-苯基苯并[b]苯并[4,5]噻吩并[2,3-d]噻吩(Ph-BTBT-10),作为D18:L8-BO基二元OSC中的多功能添加剂。得益于其强π-π堆叠和高本征迁移率,Ph-BTBT-10在实现精确形貌调控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电学性能。这种双重效应协同延长了激子扩散长度、增强了电荷分离、抑制了复合,并显著提高了共混膜中的空穴迁移率。最终,优化后的二元器件实现了20.3%的竞争性光电转换效率(PCE),短路电流密度(J?c)达27.28 mA cm??,填充因子(FF)为80.5%。据我们所知,该性能是目前已报道的超过20% PCE的二元体系中的最高水平之一。
本研究证明,p型液晶半导体可作为多功能添加剂,通过构建扩展的电荷传输网络,同时调控形貌并提升本征电学性能,为推进OSC性能提供了新的范式。
【文章亮点】
多功能液晶添加剂实现形貌与电学性能协同提升:
Ph-BTBT-10不仅通过其液晶特性引导D18和L8-BO形成更有序的分子堆叠和双连续纤维网络,还凭借其高本征空穴迁移率提供了额外的电荷传输通道,显著提升器件性能。
显著提升器件效率与稳定性:
使用Ph-BTBT-10处理的D18:L8-BO二元器件实现了20.3%的PCE,J?c和FF均显著提升,且在60°C下900小时后仍保持84%的初始效率,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
普适性强,适用于多种体系:
该添加剂在PM6:L8-BO和PM6:BTP-eC9体系中也分别实现了19.6%和19.2%的PCE,显示出广泛的适用性和推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