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有一条最佳路径,让人人能够用上安全能源并且避免环境灾难?我们的答案是:有的,那就是发展来源于太 阳、风、地热、水和海洋的能源。
“能源转型,不仅仅是我们的最优选择,也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在大气层中不断积累,包裹着地球,导致局地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同时,由于目前能源生产使用方式的不可持续,化石能源也在快速耗尽中。解决全球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办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可再生能源。
①可再生能源消灭雾霾
煤炭等化石能源粗放地过度使用,是目前中国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煤炭在中国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占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量的比重接近 70%。
整个中国,正消耗着全球一半的煤炭。2012年因煤炭消费的一次PM2.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2%、93%和70% 。煤炭使用对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高贡献率,导致煤炭成为了中国 PM2.5 污染最重要的来源。在全国层面,煤炭使用对 PM2.5 年均浓度的贡献约在 50%至 60%之间。
要解决空气污染,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稳定和减少能源需求,同时减少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不仅可能,且经济可行。WWF研究指出,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最大潜力可以高达82%以上 。2011至2050年,若中国依靠以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主的电力体系,其总成本低于以煤电为主的情景。
②气候变化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我们需要迫切转向可再生能源的另外一个刻不容缓的理由是:气候变化。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几亿人已经受到缺水、农作物欠收、热带疾病、洪水以及极端天气现象的影响。而且随着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不断增加,这种状况会更加严峻。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死亡超过15万。
为了避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与工业化以前的气温相比全球温升控制在低于2°C的水平。全球能源行业是关键。能源行业要对全球三分之二的温室气体排放负责。只有大规模利用可再生能源,再加上有力的节能措施,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最佳减排办法。
③煤炭使用与水资源紧密相连
中国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特点。煤炭资源储量西多东少、北丰南贫,大型煤炭基地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南地区。水资源分布则是南多北少。北方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远高于南方。
大部分重点煤炭基地处于水资源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地区,全国 14 个大型煤炭基地,除云贵基地、两准基地、蒙东基地水资源相对丰富外,其余基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其中,晋陕蒙宁甘等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原煤产量超过全国总产量的 60%,而水资源占有量仅占全国总量的 4.8%;部分地区煤炭开采洗选用水量超过了区域工业用水总量的 50%,这对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形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果考虑煤炭全产业链总需水量,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现状工业用水量无法满足煤炭基地全产业链的用水需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十分尖锐。
煤炭转化利用相关的火电及煤化工等高耗水行业持续发展,其对水资源的需求难以满足, 往往只能挤占生态环境用水, 相应的取用排水过程也对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形势带来了严重挑战。
④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限
廉价的常规油气供应正在减少,然而我们的能源需求却在持续增长。显然,我们不能无限期的持续依赖化石燃料。未来的40 年间,预计全球人口将超过90亿,“常规办法”是行不通的。
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30年, 来自已知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产量约下降 40%到60%。然而,发达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丝毫未减,而中国、印度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能源需求迅速增长。如果世界上每个人使用石油的水平都像沙特、新加坡或美国那样,那么用不了10年,世界上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会被用光。对化石燃料资源的争夺将成为国际争端和潜在冲突的导火索。
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能源,比如页岩气或加拿大沥青砂,不仅成本高,且可能破坏世界上最原始的地区—例如热带雨林和北极。开采这些能源,一旦出了差错,会使企业、社会和国家付出高昂的代价。
⑤14亿人口还未用上可靠的电力
当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用能是理所当然的基本权利时,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尚未用上可靠的电力——这大大降低了他们获得教育和谋生的机会。在夜晚,北美、欧洲、亚洲大陆大都市恍若白昼,而除南非外的大部分非洲大陆撒哈拉以南地区却沉睡在无边的黑暗中。发展可再生能源,消除“用电贫困”。